
這是一個小康家庭的故事。想要營造出台灣平凡家庭辛苦建立之後,好不容易否極泰來備感溫馨的質感。雖然這部影片父母從未出現,但父母生活過的痕跡,對於這個家的情感連結卻是最為重要的。新舊物品混雜在這個家中,有家人生活的痕跡,也顯示出世代交替的矛盾。
媽媽的角色設定是全職家庭主婦,在丈夫背後默默支持,雖然收入沒有很多,但還是擁有全家人都住在一起的老房子,一家五口生活了幾十年,家理雜物裝飾品繁多,在家裡的每個角落都看得見媽媽的用心打理,在客廳的佈置,雖然用了幾十年的家具款式不新穎,媽媽還是希望家裡看起來很溫馨又舒適,加上柔軟的蕾絲襯布,所有的物品擺放整齊。
爸爸下班後在客廳休息、看報、泡茶,角落放著假日休閒用的釣具 牆上有年輕時代的獎狀。電視上的層架放著早期屋內的擺飾品、孩子們小時候玩過的小東西、家人出遊的合照,也放有媽媽喜愛的盆栽。老舊的縫紉機是賢慧且多才多藝的媽媽在家裡幫家人修改衣服、做點小東西或是縫紉的零工。
媽媽對於諼諼的失明內心有虧欠,在教材的製作與教育上更為用心 ,雖然暖暖看不見,但內心卻比一般人體貼細膩,為她的小天地布置的多彩繽紛,還有許多親手製作的視障教材,讓諼諼在音樂與文學的才藝得以無受限的發揮。
廚房與餐桌區,除了用了很久的舊冰箱、電鍋、水壺等家電,成熟懂事的姐姐湘涵,平常也會下廚幫媽媽分擔家務,蒐集食譜,隨手就貼在冰箱櫥櫃上。弟弟柏傑個性較為叛逆,以時下年輕人流行的打扮,在房間門口也有個性化的拼貼海報來突顯個性。